中暑是因為長時間在烈日下曝曬,或是處於高溫、不通風的環境中,使得身體超出所能負荷的極限,而出現的一種急性反應,如果您發現自己或週遭的友人出現呼吸急促、暈眩、嘔吐、高燒、無汗或有出血小紅點等症狀時,應立即到陰涼通風處,並且用溼冷毛巾擦拭全身,以促使血液循環,幫助加速降溫。中暑的原因是在烈日或高溫下,感受到暑熱或暑溼之氣,引起體溫調節功能紊亂,水電解質失衡,以及神經系統功能受損,出現頭昏、眼花、頭痛、乏力、四肢發麻、耳鳴、噁心、嘔吐、胸悶、心悸、高熱、口渴、大汗、抽搐、昏迷等症狀,如不及時救治,會有生命危險,但有很多人會無法分辦是感冒或是中暑,#米小編 帶大家來看看它們的區別?

 

★是感冒還是中暑 ?

◎中暑:身體發熱、煩躁不安、易怒、口乾舌燥、出汗不易、頭暈腦脹、精神不佳、全身無力、沒有食慾、尿少尿濃、鼻出血等暑邪傷人的症狀,表現出來的病症是「悶燒」。

◎感冒:感冒的症狀有很多,如咳嗽、發燒、頭痛、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塞和喉嚨痛等  

 

★哪些人容易中暑?

 

嬰幼兒: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,體溫調節功能差,皮下脂肪又比較多,對散熱不利。


孕産婦:因為懷孕或産後體力消耗大,身體虛弱,如果長期逗留在通氣不良、溫度較高的室內,就容易中暑。


老人:由於皮膚汗腺的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的衰退,導致體質較弱的老年人散熱功能降低而易中暑。


心血管病患者: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,加重心血管的負荷。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者,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,所以容易中暑。


糖尿病患者: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,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,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,容易中暑。


感染性疾病患者:細菌或病毒性感染,可使人體産生內源性致熱原而作用於下丘腦産熱中樞,使機體産熱增強,還可使機體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類物質進入血液,導致血管痙攣收縮,影響散熱,引發中暑。


營養不良者: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導致血壓下降,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,還容易反覆腹瀉,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,導致中暑。


某些服藥者:服用抗組織胺藥、抗膽鹼藥、安眠藥等的人也會血管收縮,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,容易中暑。

 

★中暑的預防和注意事項:

預防中暑應遵守「躲太陽」、「補水分」、「勤防曬」、「要通風」4要訣,

另外有幾點也要多注意:

 

1.隨時補充水分,在高溫天氣,不論運動量大小都要增加液體攝入,不要等到覺得口渴時再飲水,對於某些需要限制液體攝入量的病人,高溫時的飲水量應遵醫囑,並儘量避免飲酒。


2.注意補充鹽分和礦物質,酒精性飲料和高糖分飲料會使人體失去更多水分,在高溫時不宜飲用,同時,要避免飲用冰飲料,以免造成胃部痙攣。


3.少食高油高脂食物,減少人體熱量攝入。


4.穿著質地輕薄、寬鬆和淺色的衣物、撐傘戴帽。


5.上午10時至下午2時要躲太陽。這段時間盡量在室內活動,出行應盡量避開正午前後時段,戶外活動應盡量選擇在陰涼處進行。如條件允許,應開啟空調.冷氣.電風扇。如家中未安裝空調,則可以借助商場或圖書館等公共場所避暑,洗個澡更有效。


6.外出時,應涂擦防曬值SPF 15及以上的UVA/UVB防曬劑,戴上寬檐帽和墨鏡,或使用遮陽傘。


7.如高溫時駕車出行,離開停車場時切勿將兒童和寵物留在車內。


8.雖然各種人群均可受到高溫中暑影響,但嬰幼兒、65歲以上的老年人、患有精神疾病、以及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發生危險,應格外予以關注。

 

9.工作與休息取得適當平衡。

 

★中暑患者飲食原則:

中暑之後,人體非常虛弱,在恢復過程中,須選擇吃較為清淡,且容易消化的食物。而補充必要有水分及電解質也是很重要的喔。此外,中暑後的飲食亦有不少禁忌,其分述如下﹕

1.切勿過分進補:
中暑之後,患者體溫仍比正常人略高,雖然此刻患者體質已明顯虛弱,但也不能隨便以吃補藥來養身,因為若過早進補會使暑熱不易消退,或使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又復燃。  
  
 

2.避免辛辣及油膩飲食:
針對中暑的患者,除了應給予適當的休息之外,切記勿食用辛辣、油膩且難消化的食物,因為吃了辛辣、油膩的食物之後,會加重腸胃的負擔,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腸胃道,而間接地造成大腦的血液減少,此刻人體會感到疲倦感加重,反而會更加引起腸胃的消化障礙。

3.勿大量飲水:
中暑患者應採用少量、多次飲水的方法,而切勿狂飲猛灌飲水。因為若大量喝水,不僅會沖淡胃液而影響消化之外,而且還會使得體內電解質不平衡,而引起嚴重的熱痙攣現象。

4.勿大量食用生冷瓜果:
中暑患者大多腸胃虛弱,若大量食用生冷及寒性的食物,將會導致腸胃機能的傷害,嚴重者將會出現腹瀉、腹痛的現象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米薇恩 保養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